大阳城集团娱乐网站-澳门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 > 首页 > 教育培训

政策法规 | 宗教政策法规知识宣传

2023-11-01 17:25:54
1.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基本原则
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
3.如何正确认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每个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动可以不受任何约束,信教公民与不信教公民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拉人头、强迫、诱导他人信教。
4.信教公民与不信教公民都必须遵守宪法法律
无论是信教群众还是不信教群众,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信教群众首先是国家公民,必须遵守宪法法律。要遵循法律至上的原则,在教义教规与法律发生矛盾时,要始终坚持国法大于教规,不允许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5.如何理解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要求
宗教的本土化,是世界各宗教生存和发展的普遍规律。任何宗教都要与所在的社会相适应,要适应社会制度、适应社会道德、适应社会文化。《河南省宗教事务条例》规定,各宗教应当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抵制商业化倾向。鼓励各宗教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组织宗教教职人员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文化教育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6.乡村两级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中承担什么职责
《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坚决取缔各类非法宗教传播活动,巩固农村基层政权。《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做好农村宗教工作,加强对信教群众的工作,管理好宗教活动场所,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涉农村公共事务,坚决抵御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渗透活动。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指出,依法加大对农村非法宗教活动、邪教活动打击力度,制止利用宗教、邪教干预农村公共事务,大力整治农村乱建宗教活动场所、滥塑宗教造像。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严厉打击敌对势力、邪教组织、非法宗教活动向农村地区的渗透。
《宗教事务条例》规定,乡级人民政府应当做好本行政区域的宗教事务管理工作。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依法协助人民政府管理宗教事务。《河南省宗教事务条例》规定,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依法协助人民政府管理宗教事务,发现非法宗教组织、非法宗教活动场所、非法传教人员、非法宗教活动及其他违法、违规、干涉基层公共事务行为的,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宗教事务、公安等相关部门报告。
7.怎么区分合法宗教活动与非法宗教活动
合法宗教活动在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内或经宗教部门批准的场所举行,由经宗教部门备案的教职人员或符合规定条件的人员主持。凡是违背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规章的宗教活动都属于非法宗教活动。非法宗教活动形式多样,如未经批准在宗教活动场所外举行的宗教活动、乱建寺庙、滥建宗教造像、私自组织朝觐、擅自接受境外宗教组织委任教职、私设聚会点、假冒宗教教职人员、承包经营寺庙、将寺庙作为资产上市、网上非法传教,以经商旅游等名义组织群众出境参加宗教活动,等等。这些非法宗教活动不仅影响正常的宗教秩序,也会对社会公共利益产生危害,需要政府加强监督管理,鼓励群众积极举报,及时制止纠正和依法打击。
8.正确区分邪教与宗教
宗教有爱国守法的传统,对信徒参加活动的时间和次数等一般没有严格要求,信与不信比较自由,不限制自由;邪教冒用宗教、气功等名义,散布世界末日等歪理邪说,并对信教徒搞洗脑等精神控制。宗教崇拜的是神、佛等超自然的力量;邪教往往崇拜活着的教主,鼓吹只有忠诚于教主才能在世界末日来临时获得拯救或成神成仙。宗教活动都是公开的,接受政府依法管理;邪教则建立地下秘密组织,不在政府部门登记。宗教的捐款(奉献)自觉自愿,邪教则强迫信徒捐钱、骗财骗色。中国反邪教协会公布的邪教组织主要有法轮功、全能神(又称东方闪电、实际神)、呼喊派、门徒会(又称三赎基督、三赎教、蒙头教)、统一教、观音法门、血水圣灵、全范围教会、三班仆人派(又称真理教会)、灵仙真佛宗、中华大陆行政执事站等。
9.迷信与宗教有什么区别
宗教有系统的教义教规,一套相对稳定的宗教制度、宗教仪式、入教手续和依法成立的宗教组织,合法的宗教活动受法律保护。迷信则是继承了原始宗教中的一些粗鄙内容,泛指对人或事物的盲目信仰和崇拜;目前特指我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招魂、圆梦、请神降仙、驱病赶鬼,以及巫婆神汉的妖言惑众、骗钱害人等,它们大多产生或流行于封建社会,并为剥削阶级所利用,因此也常称之为封建迷信。诸如巫婆神汉、占卦算命、揣骨相面、风水阴宅、驱鬼治病、神水神药等迷信活动,迷信职业者利用这些活动骗人钱财,把它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党和政府对封建迷信采取坚决取缔的政策。工作中,要正确区分民间信仰和封建迷信。
10.民间信仰要依法依规开展活动,原则上不得新建场所
我国民间信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形态,崇拜的神灵多种多样,主要有自然崇拜、神话传说和佛教道教中的神灵、历史人物、行业神等崇拜。这些民间信仰场所未经宗教部门登记,主要是以祈福禳灾为目的的自发活动,如“土地庙”“龙王庙”“火神庙”等。不能把民间信仰等同于宗教,要弘扬民间信仰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他们开展健康进步的文化活动和公益慈善活动。民间信仰场所也要依法接受管理,需要重建、改扩建的,要依法办理土地、规划、建设等审批手续,原则上不得新建。禁止企业和个人投资、经营或承包民间信仰场所,民间信仰场所不得设置功德箱。禁止以佛教道教名义非法开展宗教活动、有僧人道士或假僧假道、以佛教道教名义进行商业化宣传、搞封建迷信活动、借“神”敛财、售卖高香、违法违规占用基本农田或其他耕地。
11.境外利用宗教渗透有哪些形式
《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要求“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实质是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从事违反我国宪法法律和政策的活动,企图争夺群众、争夺思想阵地,这不是宗教问题,而是政治问题。通常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利用宗教进行民族分裂活动。他们支持达赖集团和“三股势力”,打着宗教旗号欺骗裹胁群众,煽动宗教狂热,制造社会动乱,企图颠覆我国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二是干涉我国宗教的内部事务。他们打压、分化我国爱国宗教力量,培植地下势力和代理人,控制我国的宗教团体,干涉我国的宗教事务,在我国境内建立宗教组织和活动据点、发展教徒,企图争夺我国宗教的领导权。三是在我国境内非法进行传教活动。境外一些宗教势力以投资办企业、合作办医院、办养老院、救助贫困学生、资助课题研究等形式搞渗透,打着旅游观光、文化交流、学术合作、留学考察的旗号组织群众出国参加宗教活动,进行培训洗脑,利用微信、QQ、电子邮件等传教,并在国内培养传教人员,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各个阶层非法进行传教。公民发现境外宗教渗透活动应及时向宗教、公安等部门举报。
12.防范宗教极端思想
宗教极端思想,是指歪曲宗教信仰的本意,以错误的解读、偏激的阐发,诱使人离开信仰的正道而堕入歧途,干出破坏社会安宁甚至伤害生命的暴行。当今世界,宗教极端思想和暴力恐怖活动已经成为社会毒瘤,我国也深受其害,以“东突”势力为首的“三股势力”严重影响着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反恐怖主义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反对一切形式的以歪曲宗教教义或者其他方法煽动仇恨、煽动歧视、鼓吹暴力等极端主义,消除恐怖主义的思想基础。宗教极端思想是暴力恐怖分子进行“圣战”洗脑、抱团成伙、实施暴力恐怖活动的重要思想基础,打着宗教的旗号反宗教,对宗教教义进行极端的、歪曲的解释,完全背离了宗教本身。一定要警惕和反对任何利用宗教狂热来分裂人民,破坏各民族之间团结的言论和行动,坚决抵御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对利用宗教蓄意挑拨民族关系、破坏民族团结、从事民族分裂和暴恐活动的犯罪分子,不论属于什么民族、信仰哪种宗教,都要坚决依法打击。
13.怎么理解宗教与教育相分离的原则
《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教育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中共中央《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中发〔1982〕19号)指出,绝不允许宗教干预国家行政、干预司法、干预学校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绝不允许强迫任何人特别是十八岁以下少年儿童入教、出家和到寺庙学经等。
坚持宗教与教育相分离,《宗教事务条例》《河南省宗教事务条例》都明确规定,禁止在宗教院校以外的学校及其他教育培训机构传教、举行宗教活动、成立宗教组织、设立宗教活动场所。具体应严格做到“两个不得”和“五个严禁”: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学校进行宗教活动。严禁在学校传播宗教思想、发展教徒;严禁在学校设立宗教活动场所、举行宗教活动;严禁师生建立宗教团体和组织;严禁师生在校内外参加或组织参加宗教活动;严禁穿戴宗教服饰、佩戴宗教标志。
14.宗教不能干预群众日常生活
宗教活动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行使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时必须服从公序良俗,自觉维护社会秩序,尊重文化传统和社会伦理道德。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和教职人员要尊重民风民俗,不得干预群众的婚丧嫁娶和个人生活,比如不得以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的名义发布公告要求群众穿着特定服饰、禁烟禁酒等;信教群众过中国传统节日、按当地风俗办红白事,宗教不得干预。
15.宗教不能干涉基层公共事务
《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要求,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涉农村公共事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指出,依法加大对农村非法宗教活动、邪教活动打击力度,制止利用宗教、邪教干预农村公共事务。《河南省宗教事务条例》规定,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发现干涉基层公共事务行为的,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宗教事务、公安等相关部门报告。一方面,除涉及宗教事务管理工作外,基层组织不得利用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安排部署工作,召开村民大会、选举等不得在宗教活动场所内进行;另一方面,宗教不得干预基层政务村务工作,宗教活动场所民管会不得插手村务管理。
16.平等对待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
在我国,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17.宗教教职人员主持宗教活动有哪些要求
宗教教职人员是指各宗教专门从事教务活动的人员,比如佛教的比丘和比丘尼、道教的道士、伊斯兰教的阿訇、天主教的主教和司铎(神甫)等,基督教的牧师、长老、传道员等。
宗教教职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就是经宗教团体认定、政府宗教部门备案后取得宗教教职人员证书,二者缺一不可。
宗教教职人员跨县、跨市、跨省主持宗教活动的,必须经宗教部门备案。外省的僧人、道士和阿訇、司铎(神甫)、牧师、传道员等未经省民族宗教委备案,不能来我省主持宗教活动。
凡在街头以宗教教职人员身份兜售手串、拉人信教、看相算命的均为假冒教职人员或非法活动,应及时向宗教、公安等有关部门举报。按照《宗教事务条例》第七十三条规定,宗教教职人员在宗教活动场所外组织、主持未经宗教部门批准的宗教活动的,依法严肃处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并追究有关宗教团体、宗教院校或者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的责任。
18.哪些行为是非法传教
《宗教事务条例》第四十一条、五十六条规定,非宗教团体、非宗教院校、非宗教活动场所、非指定的临时活动地点不得组织、举行宗教活动,不得接受宗教性的捐赠,不得开展宗教教育培训,不得组织公民出境参加宗教方面的培训、会议、活动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公益慈善活动传教。《河南省宗教事务条例》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广场、公园、旅游景点、车站、码头、机场、医院、商场、学校、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散发宗教类出版物、印刷品或者音像制品。比如,未经批准在宗教活动场所外举行宗教活动、街头拉人传教、在公共场所散发有宗教内容的广告、跳宗教内容的广场舞、借探望病人在医院等公共场所传教、以勤工俭学名义拉学生入教、企业组织员工搞宗教活动等。
藏传佛教的活佛、僧人等教职人员未经当地和内地省级宗教部门批准,到内地从事讲经说法、开光灌顶、化缘收徒、放生等,都属于非法传教。一些不法分子甚至冒充活佛,招摇撞骗。藏传佛教活佛的信息可以在互联网的“藏传佛教活佛查询系统”(hf.tibet.cn)中查询。
公民发现非法传教活动,应及时向宗教、公安部门举报。
19.正确认识清真食品
在我国,清真食品是指一些少数民族传统饮食习俗。但是,近年来出现了“清真水”、“清真纸”、“清真通道”等泛化现象。要坚持从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角度界定清真食品,将清真食品限定在含有动物肉类及其衍生物的食品范围之内,不含肉类、动物油脂、乳类成份的食品不得冠以“清真”字样,如植物油、食盐等;更不能把“清真”概念泛化到食品以外的领域,如消毒餐具、餐巾纸、纸杯、化妆品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借“不清真”之名干预群众生活。要防止刻意通过“清真”与“非清真”划分人群、制造群众之间对立。按照宗教不得干预行政、司法、教育等国家职能实施的原则,宗教教职人员不得参与清真食品执法;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不能参与发放清真食品牌证,不能以监制名义发证明。取得清真食品牌证的商家(厂家)在店面装修、产品包装时严格对照清真食品牌证的内容进行标识,不得有宗教色彩的文字和图案,更不能使用国外的标识。
20.坚决制止“宗教搭台,经济唱戏”、借教敛财、傍佛傍道经营
中央有关部门规定,各级党政干部要严守政策法规红线,不得支持参与“宗教搭台、经济唱戏”,不得以发展经济、促进旅游和繁荣文化名义助长“宗教热”。严禁党政机关和工作人员从宗教事务中谋取利益,坚决惩治腐败。禁止党政领导干部违规干涉宗教内部事务、参与经营活动,违者由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和组织处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一些地方借旅游观光为名,搞“禅修小镇”、“伊斯兰风情大街”建设,就是典型的“宗教搭台、经济唱戏”行为,必须严格禁止。一些地方利用佛教道教活动场所打造新的景区,把寺观教堂列为招商项目,就是典型的商业化行为。
商业资本介入宗教,把宗教活动场所作为企业资产打包上市或进行资本运作,企业和个人借教敛财、傍佛傍道经营等,都必须严肃查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投资或承包经营佛教道教活动场所,也不能以“股份制”“中外合资”“租赁承包”“分红提成”等方式变相投资承包。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投资修建或承包经营大型露天宗教造像。任何组织或个人捐资修建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造像,不享有所有权、管理使用权,不得获取经济收益,必须交由宗教界管理使用。
宾馆、酒店、市场商户不能设置功德箱。历史上曾经是佛教寺庙、道教宫观,现未登记为宗教活动场所的,不得以佛教道教名义举行开光、祈福、进香等活动,不得以功德箱等形式募集和收取宗教性捐献。教职人员不得为非宗教活动场所和非宗教用品“开光”。
社会上常见的借教敛财、傍佛傍道经营有:销售高香(长度大于50厘米,直径大于1厘米),在宗教活动场所外以开光名义兜售平安符、平安锁、放生鱼龟和标有开光字样的纪念品、宗教用品等经营行为;诱导游客和信教群众烧高香、抽签卜卦、炒作售卖“头香”“头钟”等,收取高额费用;假僧假道看相算卦、沿路乞讨、骗取钱财。
21.制止乱烧香、乱放生活动
乱烧香、烧高香可能引发环境污染、安全隐患,还会滋生“香火利益链”,形成商业化问题。乱放生可能造成外来物种入侵和人身伤害。佛教道教团体、场所和教职人员要倡导文明敬香,实行“三支清香”免费供,遵守环保规定,树立自身良好形象。佛教道教界开展放生活动要坚持“自觉、自愿、不摊派”原则,控制规模,引导信教群众树立保护环境的理念。严禁利用放生活动开展商业性经营,坚决禁止各类违反法律法规、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人身安全的放生活动。佛教道教界以外的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佛道教名义开展放生活动。
22.禁止借宗教进行商业宣传和广告营销
《宗教事务条例》明确规定,禁止以宗教名义进行商业宣传。利用广告、招牌、宣传片等对宗教造像、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活动进行商业宣传和商业营销实质上是借教敛财,违背了宗教组织的非营利性质,损害了宗教界的合法权益。有的以文化公司名义宣传宗教,有的行业协会、商会、企业等使用宗教色彩名称或有宗教色彩的商标、广告等,有的宾馆、酒店、商户印制发放有教规教义内容的宣传品,都属于此类行为,必须严格禁止。
23.企业名称和商户店名不能有宗教色彩
国家工商总局《企业名称禁限用规则》第六条明确规定,企业名称不得“含有宗教组织名称或带有显著宗教色彩的”。第九条规定,企业名称应当使用符合国家规范的汉字,不得使用外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第三十一条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和非法人分支机构(营业单位)名称的登记、核准,参照本规则执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招牌、广告用字和企业事业组织名称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用语用字。
企业名称和商户店名不能带有宗教色彩,如五个宗教的名称“基督”“伊斯兰”等和宗教用语“以马内利”“阿弥陀佛”等,也不能使用含有宗教色彩的阿拉伯语等外语。各类商铺在店面招牌、内部装修、广告宣传中都要遵守这个规定。
24.为违法宗教活动提供场所、设施、资金、交通等方面的条件和便利的怎样处理
《河南省宗教事务条例》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参与或者支持违法宗教活动,不得为违法宗教活动提供场所、设施、资金、交通等方面的条件和便利,不得协助境外组织或者个人在省内传教,不得利用公益慈善活动传教。有的把房屋出租或无偿“奉献”给境外渗透、非法传教和私设聚会点使用,有的出钱帮助他们印资料、建网站,有的帮助拉人参加地下宗教培训,等等,都属于提供条件和便利。违反以上规定,由宗教事务部门给予警告,有违法所得、非法财物的,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情节严重的,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房屋、构筑物的,由规划、建设等部门依法处理;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河南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还规定,出租房屋未办理登记备案的,按规定予以处罚。发现承租人有利用出租房屋进行犯罪活动嫌疑的,及时向公安部门报告。
25.新建、扩建、异地重建宗教活动场所和在场所内改建、新建建筑物需要哪些手续
新建、扩建、异地重建宗教活动场所,应按照《宗教事务条例》《河南省宗教事务条例》规定的筹备设立宗教活动场所的程序办理,需由宗教团体向宗教部门申请报批,同时,还需按照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建筑法、消防法等规定办理土地、规划、建设、消防等手续,不得未批先建、边批边建、批小建大或擅自改变建筑风格。
设立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布局合理,不妨碍周围单位和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避免设立在居民区或者医院、学校等公共场所附近,应符合城乡规划,体现中国风格。
在宗教活动场所内改建或者新建建筑物,《河南省宗教事务条例》第二十六、二十七条对提交申请材料和报批手续做了具体规定。乡村干部发现私自建设宗教活动场所或疑似宗教活动场所、宗教造像、私设聚会点等行为,要向上级报告,及时处理;发现宗教活动场所内有施工行为,要查验手续,发现违规及时制止。
26.耕地、基本农田、宅基地不能擅自建宗教活动场所
根据《土地管理法》规定,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在农用地(包括耕地、林地、养殖水面等)上未经审批建宗教活动场所是违法行为,违法占用耕地10亩以上,占用基本农田5亩以上的要判刑。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不能私下买卖、转让建宗教活动场所。宅基地未经审批改建宗教活动场所也是违法行为。
27.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规定有哪些
宗教活动场所须遵守《会计法》、《宗教事务条例》、《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统一规范记账,开立银行账户,统一会计人员培训上岗,落实财务民主管理制度和纳税申报制度。不具备条件的,可委托宗教团体的会计人员代理,或在宗教部门指导下成立会计站,聘请会计人员代理。
接受信徒的捐献应当入奉献箱(功德箱),实行3人3把锁管理,由会计开具收入票据,出纳签字盖章后方可入账。宗教活动场所民管会成员和会计、出纳不得存在夫妻关系、直系或近亲属等关系。
宗教活动场所应按月公布财务收支情况,向宗教部门报告后,在场所内明显位置向信众公布收支明细表,接受信教群众监督。每年一季度聘请会计事务所对上年度财务进行审计。
不得接受境外组织和个人附带条件的捐赠,接受境外捐赠金额超过10万元的,应当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审批。
28.宗教活动场所内部管理有哪些要求
《宗教事务条例》《河南省宗教事务条例》规定,宗教活动场所应当成立管理组织,实行民主管理。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的成员,经民主协商推选,报宗教部门备案,备案前要征求乡镇、街道和宗教团体意见。《治安处罚法》《会计法》《文物保护法》《消防法》等都对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有明确要求,我省各全省性宗教团体也出台了宗教活动场所财务、资产、会计、治安、消防、文物保护、卫生防疫等12项管理制度。宗教活动场所要严格遵守以上法律法规和制度,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监督、检查,每年第一季度向宗教部门报告上年度的管理情况。应当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报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和应急管理部门备案。
根据有关规定,宗教活动场所未经批准不得留宿境外人员,不得私自接受境外访问、培训、会议邀请,常住人员必须登记上报。
29.印刷、出版宗教出版物、宣传品必须报批,不能在公共场所散发
编印、发送宗教出版物或其他宗教印刷品,需经省级宗教部门和新闻出版部门批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广场、公园、旅游景点、车站、码头、机场、医院、商场、学校、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散发宗教类出版物、印刷品或者音像制品。
宗教活动场所内销售公开发行的宗教出版物和宗教用品,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工商登记、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税务等审批手续。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运送、销售、散发和张贴非法印制或者非法入境的宗教出版物和宗教用品。构成非法经营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0.网上涉宗教的内容和行为有哪些规定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宗教事务条例》等都有明确规定。开办宗教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提供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的,应当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审核同意后,向省级电信管理机构或者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申请许可或者办理备案手续。所发布的内容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宗教事务管理的相关规定。《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要求,不得制作、复制、发布含有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等内容的违法信息。
当前,境外渗透变换方式,大肆利用网络传教;一些人在网上开展宗教活动,搞 “网上烧香”、网上功德箱募款和宗教捐赠敛财等,都是违法的。
31.私设聚会点和家庭教会都不是合法宗教活动场所
私设聚会点和家庭教会未经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批准、登记,成为一些宗教不正常发展、活动混乱的重要原因,还会成为境外势力渗透的重点和开展渗透活动的平台。一些私设聚会点和家庭教会演变为滋生异端甚至邪教的温床,成为社会上不法分子进行非法违法活动的载体,损害了正常的宗教事务管理秩序,必须依法打击取缔。打着某某教会名义活动的地下教会也属于此类,并且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和《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河南省宗教事务条例》第六十一条对打击处理作了明确规定。对未经登记,以宗教团体名义进行宗教活动,或者被取缔后仍进行活动的,依法予以取缔、罚款、拘留等处罚。
32.在人民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
根据《宪法》和法律法规,对信教和不信教的群众,都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都要加强法制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都要大力开展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特别是现代科学知识的工作。《宪法》还规定,要在人民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应当加强对党员、群众的无神论宣传教育。要加强对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科学世界观(包括无神论)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工作中,不能到宗教活动场所宣传无神论。
33.宗教界开展慈善活动有哪些规定
宗教界开展慈善活动要遵守《慈善法》规定,开展公开募捐的,必须经民政部门批准,取得公开募捐资格或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宗教组织开展慈善活动可以委托红十字会、慈善协会等有管理经验的慈善组织进行。
宗教界开展慈善活动应当自愿,不得摊派或者变相摊派,既不能向宗教组织摊派,也不能向信徒和教职人员摊派。慈善活动不能附加宗教方面的条件,比如要求受助者必须是某教信徒,或者要求受助者了解或信仰某宗教。不得妨碍公共秩序、企业生产经营和居民生活。
不得利用公益慈善活动传教。不能在慈善捐赠品里夹杂宗教用品、宗教宣传品;慈善捐赠品不能打某某宗教的标识;开展慈善活动的人员不能穿有宗教标识的服装,不能打有宗教标识的旗帜;慈善活动和项目不能以宗教用语命名。
34.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
外国人在中国境内进行宗教活动,应当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外国人不得干涉中国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的设立和变更,不得干涉中国宗教团体对宗教教职人员的选任和变更,不得干涉和支配中国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的其他内部事务;外国人不得在中国境内成立宗教组织、设立宗教办事机构、设立宗教活动场所或者开办宗教院校、宗教培训班,不得在中国公民中发展教徒、委任宗教教职人员、擅自在宗教活动场所讲经讲道、制作或者销售宗教书刊、宗教音像制品、宗教电子出版物等宗教用品、散发宗教宣传品和进行其他传教活动等。
《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尊重国际学生的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但不提供宗教活动场所。学校内不得进行传教、宗教聚会等任何宗教活动。
《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规定,境外非政府组织不得非法从事或者资助宗教活动。
35.共产党员不能信教
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是政治纪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党员不准搞封建迷信,不准信仰宗教,不准参与邪教,不准纵容和支持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及其活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对信仰宗教的党员,应当加强思想教育,经党组织帮助教育仍没有转变的,应当劝其退党;劝而不退的,予以除名;参与利用宗教搞煽动活动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