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阳城集团娱乐网站-澳门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务要闻

聚焦青岛 · 非凡十年 · 青岛答卷 |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岛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中)

2022-10-09 18:00:19

保障和改善民生,描绘共同富裕新图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岛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中)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强调“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为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指明了方向。

殷殷嘱托,饱含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群众的无限深情。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岛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织密纵贯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社会救助的“民生网”,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把“民生清单”变为百姓“幸福账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新时代十年,是青岛广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十年,是人民生活实现历史性改善的十年。全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5%、8.7%,教育经费年均增长10.4%,医疗床位数年均增长6%;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6万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省定贫困村、市定经济薄弱村镇全部脱贫摘帽……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

今年国庆假期,家住青岛西海岸新区海青镇刘黄崖村的刘洪臻格外忙碌。“这段时间,早晚两头靠在养鸡场里,中午还要到炒鸡店忙活上一阵子,累并快乐着。”刘洪臻笑着说。

说起自己近十年的变化,刘洪臻用“翻天覆地”来形容。2014年,他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随后在多项政策的帮扶下,2016年家庭人均收入由最初的不足2500元涨到6000元,实现稳定脱贫。2019年,在村干部和帮扶干部的帮助指导下,刘洪臻开始养琅琊鸡,之后办起了散养鸡场、开起了炒鸡店,空闲时间还把自己精心积累的养鸡技术向更多村民推广,帮助身边闲散劳动力一同致富。

刘洪臻的经历,是青岛精准脱贫的一个缩影。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青岛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精准到户、精准到人,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4年,青岛市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535户、63887人,省级贫困村200个、市级经济薄弱村310个、经济薄弱镇10个。2016年底,贫困户全部脱贫;2017年底,贫困村全部摘帽;2018年底,经济薄弱镇全部出列,脱贫攻坚进入巩固提升阶段……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当下的青岛,正聚焦“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努力探索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的新路径,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展现青岛担当、贡献青岛力量。

把人民冷暖放在心头,把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青岛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从严从实从细抓好疫情防控,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特别是今年以来,莱西、即墨先后发生聚集性疫情,在有关方面的指导下,省市县协同作战,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抓住疫情处置最紧要的时间窗口,全面深入落实流调、排查、检测、隔离、封控、管控各项措施,用最短时间控制局面、赢得主动。

疫情防控是一场持久战,坚持就是胜利,坚持才能胜利。当前,全市上下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努力把各项工作措施落下去、把各方面力量组织起来,构筑起同心战疫、齐心抗疫的坚固防线,持续巩固全市疫情防控成果,切实守护好城市安宁、百姓安康。

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岛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取得新进展。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十年来,青岛筛选确定300余项市办实事,有力推动一大批民生工程得以实施,一系列惠民措施得到落实,诸多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治理,各方面保障体系得到完善和提升。

就业是民生之本。过去十年,青岛不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推进创业城市建设,让更多的人就业有渠道、创业有舞台。十年来,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47万人,政策性扶持创业22.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处在4%以下的较低水平。2021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12年的1.9倍和2.1倍。

教育关乎千家万户。过去十年,青岛在幼有所育、学有优教上持续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十年来,青岛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123所,增加学位21万个,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以上;新建、改扩建中小学899所,增加学位约26万个,城镇中小学“大班额”全面消除;在青高校从2012年的23所增加到29所,引进并落地运行的高等教育机构达24个。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过去十年,青岛加快构建就医新格局,努力实现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的转变。十年来,青岛医疗卫生机构数量由2012年的7337家增至8574家,三级医院由14家增加到32家,每千人口医疗床位数由5.33张增长至6.61张;万元以上设备由2.72万台增至8.3万台。

青岛是一座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过去十年,青岛积极应对老龄化,努力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十年来,青岛高度重视发展养老服务,建立健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支持政策体系,全市新建和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均达到100%, 136个镇街均建立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青岛模式”在全国推广。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过去十年,青岛不断织密扎牢兜底保障网,加大对贫困人口、低保困难群体的帮扶和保障力度。十年来,青岛12次提高低保标准,为困难群众发放救助金84.32亿元,让更多特殊困难群众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

一件件暖心的民生工程,一个个扎实的惠民举措,让人民群众切实拥有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顺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近年来,青岛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启动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一批谋划多年的关键性枢纽项目启动实施,一批群众期盼已久的民生工程全力推进,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取得积极进展,为城市发展释放了新空间、注入了新动能、完善了新功能、塑造了新环境。2020年,青岛跻身“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和“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第九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让出行更加顺心。

谋划总投资2911亿元的174个交通设施项目,全面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着力畅通城市内部交通循环,2021年以来成功打通未贯通道路50余条,一批重点市政工程提速建设,一批标志性工程加紧推进;着力打造“轨道上的青岛”,正在加快建设总里程219公里的11条地铁线路,建成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超过500公里。

——让居住更加暖心。

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10.4万套,发放租赁补贴5万户;加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力度,丰富改造内容,增加配套设施,2015年以来共计改造920个,惠及居民约41万户,其中今年以来启动29个城中村拆迁和318个老旧小区改造;累计建设和筹集人才住房24.7万套,让人才“来了有房住,留下有住房”。

——让生活更加舒心。

结合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扭住城市管理领域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堵”的问题,持续整治“乱”的现象,扎实做好“美”的文章,营造让本地居民舒心、让外地游客向往的洁净优美城市环境。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结合优质资源禀赋,将打造良好生态环境作为城市发展的独特竞争力,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PM2.5平均浓度下降57.6%,空气质量连续两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到99%。加快推动60个山头公园整治,仅2021年就完成口袋公园建设32个、立体绿化114处;建设城市绿道122.9公里,让绿色铺到了市民的家门口,畅通绿色出行“最后一公里”。

青岛还持续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推动5000余个文明实践中心全域覆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文化强市建设跃上新台阶;持续推进平安青岛、法治青岛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长效机制更加完善,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加快构建。

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新的前进道路上,让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始终把促进全市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群众,不断书写民生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