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阳城集团娱乐网站-澳门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务要闻

聚焦新区 | 2023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挺进深海,筑梦蓝色粮仓

2023-06-27 17:56:35

新区践行大食物观,打造现代渔业“西海岸样板”,让万顷碧波变良田

挺进深海,筑梦蓝色粮仓

“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习近平总书记对“蓝色粮仓”的关注,凸显出大食物观视域下,构建多元食物供给体系的重要性。

靠海吃“渔”,资源使然。海洋自古以来就是我们重要的食物资源宝库,联合国“海洋十年”提出“物产丰盈的海洋”愿景,即海洋能够为可持续粮食供应和可持续海洋经济提供支持。作为沿海城市,渔业历来是西海岸新区的优势。近年来,新区放牧深远海,创建首个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推动海洋渔业向深远海养殖、冷链物流、精深加工发展,争做践行“大食物观”的领跑者。

而今,黄海之滨万顷碧波变良田,“蓝色粮仓”越建越丰实,“海洋牧歌”越唱越响亮。



a26a3297704346aa9d7a02592f3b5530_副本.jpg

▲今年“深蓝1号”再获丰收。

>>零的突破<<

国产三文鱼“游”上餐桌

大海,辽阔无垠,孕育万物。

在新区离岸120海里的黄海海域,海平面20米以下,有一片与山东省面积相当的冷水团。总面积553.6平方公里的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国家级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就在这片海域。

今年4月,试验区内全球第一座全潜式深海渔业养殖装备“深蓝1号”成功收鱼,共收获大西洋鲑3000尾左右。2021年、2022年,试验区内相继实现全球首次虹鳟、大西洋鲑低纬度深海规模化养殖,以及养殖作业常态化、品种多样化。此次收鱼,是首次成功度夏后的再次丰收,证明了我国深远海三文鱼全周期养殖的可行性。

今年3月,试验区内成功开展了活鱼转运实验,仅用12小时三文鱼便可端上青岛百姓餐桌,依托冷链网络,36小时“游”到全国百姓家,一改我国三文鱼依赖进口、动辄四五天时间跨度的局面。

从作业常态化、品种多样化到全周期养殖,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正在进一步打通产业链条。下一步,将在孵化、培育、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再提升、再突破,建立陆海接力集群式发展新模式。

“此次‘深蓝1号’获得丰收,标志着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由试验阶段迈入生产阶段。未来,我们将持续拓展海水养殖发展空间,打造百亿级深远海绿色养殖产业集群,促进水产养殖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副区长赵英民告诉记者。

近年来,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的养殖试验取得重大突破:全球首次低纬度远海养殖三文鱼获得技术成功,打破了三文鱼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了国产海水三文鱼养殖“零”的突破;成品三文鱼走上国民餐桌,品质达到欧盟出口标准;全国率先开启深远海资源开发利用新模式,为深远海养殖发展提供经验样板……

而今,试验区着眼于项目园区化、产业集群化,正重点突破三文鱼苗种繁育技术国产化、国产多联疫苗的集成整合,依托现代化深远海养殖等关键技术,以陆上、近海、远海接力养殖为基础,打造“陆基产业园区+深远海产业园区”陆海接力集群式发展新模式。其中,深远海产业园区拟打造依托大型养殖装备平台的“1+N”养殖新模式,即“中央综合管理平台+多个分布式网箱”模式,陆基产业园区拟建设苗种培育、精深加工、科技研发等三大产业园区。

目前,“深蓝1号”实现养殖规模化、品种多样化、收鱼常态化,累计捕收三文鱼等19.3万尾、800吨,“深蓝2号”15万立方水体网箱启动建设。预计到2025年,项目总投资约50亿元,建造海上中央综合管理平台,建成一批大型深水智能网箱,实现海上规模化养殖。

>>国民共进<<

携手探索深远海绿色养殖

实现“0的突破”有多难?从“深蓝1号”的诞生或许能够感知一二。

“深蓝1号”周长180米、高75米,其中网箱高度30米,养殖水体约5万立方米,设计年养鱼产量1500吨,可以同时养殖30万尾三文鱼,为世界最大的全潜式深海养殖装备。早在2014年,万泽丰渔业有限公司就携手中国海洋大学董双林专家团队开启了养殖和装备制造的双重探索。

然而,在低纬度海域,利用底层冷水团养殖三文鱼属于全球技术难题,跨出的每一小步,都步履维艰。

2018年6月,“深蓝1号”下水启用。然而不到半年时间,就因设计建造缺陷问题,导致网箱网衣出现破裂,眼看就要成鱼收获的近30万尾三文鱼顷刻逃逸,不仅为企业带来了损失,也推迟了三文鱼上市计划。最终企业决定起浮回港,将“深蓝1号”进行修复改造。

2019年7月,“深蓝1号”修复改造完成,成功复装;再次投入新一批10.5万尾三文鱼鱼苗,进入规模化养殖阶段。在“深蓝1号”和养殖工船改造、陆基养殖场建设等方面进行持续探索之时,作为民营企业的万泽丰资金告急。

在企业完成路径技术探索,需大规模推广发展的关键时刻,西海岸新区通过混改成立国企控股公司,搭建合作新平台,及时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

在前期探索实践的基础上,2020年8月,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批复同意建设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这一项目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试验区建设的关键时期,山东海洋集团全面挺进深远海开发,为试验区开发建设注入了澎湃动力。2021年2月24日,新区与山东海洋集团、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就共建试验区项目签署合作框架协议;5月17日,山东海洋集团全资设立山东深远海发展有限公司;6月底,山东深远海发展有限公司、山东万泽丰集团、青岛海洋投资集团三方共同设立合资公司,成为试验区开发建设的运营管理主体,进一步加快推进试验区开发建设。

“试验区开发建设的大幕已经拉开,强强联合、国民共进的新格局已经形成,必将加快深远海开发建设的步伐。”赵英民说。

>>双向发力<<

打造现代渔业“西海岸样板”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离开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登上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吸鱼、预冷、分拣、冰鲜等工序有序运行,仅需45分钟,即可将起捕的大黄鱼装箱运出……2022年5月以来,“国信1号”船载舱养的大黄鱼陆续起鱼上市。一年来,“国信1号”历经舟山、威海等锚地作业养殖,累计航程近7000海里,首期试产深远海高品质大黄鱼1200余吨。“国信1号”创新了海洋渔业生产方式,打造了一座移动的“海上牧场”,标志我国深远海大型养殖工船产业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今年5月,国信养殖工船新一代标准化船型——“国信2-1号”“国信2-2号”15万吨级大型养殖工船建造签约。

水产种业是现代渔业的“芯片”,也可以看作现代渔业产业链的“前端”。

陆域研发培育基地307亩、岩礁池保种试驯基地101亩、海域生态养殖基地11625亩……位于琅琊镇的中国北方海洋种业繁育中心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项目计划总投资15亿元,引进6个海洋育种项目。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北方最大的海洋种业繁育中心,为实现种业振兴、打造“蓝色粮仓”提供支撑。目前,项目已吸引7家科研院所与各海洋苗种培育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前端”发力的同时,新区还聚力做强现代渔业的“后端”,双向同频共振。

目前,总投资330亿元的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项目正在加快推进。该项目一期冷库(库容15万吨)和二期冷库(库容10万吨)均已投入使用,三期冷库(库容20万吨)预计今年建成。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汇集全球水产品、肉类等冷冻食品,成为东北亚最大的交易、集散、中转和仓储中心。项目达产后,将联动精深加工、渔船修造等产业链,提升青岛渔业国际竞争力,成为半岛乃至全国海洋渔业经济的新引擎。

践行大食物观,向江河湖海要食物。新区渔业“国字号”项目麇集,覆盖全产业链,渔业发展空间大幅拓展,现代渔业的“西海岸样板”愈发芳容明艳。未来,新区将继续大力发展海洋种业,加快探索发展近、远海养殖新模式,“耕海牧渔”的新时代徐徐开启。